您好,欢迎访问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速递  实验室动态

唐崇惕院士荣获“南强杰出贡献奖”
出处: 发布时间:2014-04-07 浏览次数:338

4月6日上午,学校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建校93周年大会。大会上,学校向我室唐崇惕院士颁发了“南强杰出贡献奖”。

唐崇惕,女,1929年11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著名寄生虫学家,中国寄生虫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教育部寄生动物研究室主任。曾任国家教委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生物学科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历届理事、中国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首三届)与历届名誉理事长。历任《动物学报》、《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寄生虫病与寄生虫学杂志》、《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等刊物编委。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与其父唐仲璋院士同为我国目前寄生虫学领域仅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来,她主要从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病原发育生物学、致病机理、流行病学与防治的研究。包括:人体及人兽共患的各类蠕虫病、经济动物(贝类、家禽、家畜等)寄生虫及植物寄生线虫等。着重研究在科学上尚未经阐明的各重要寄生虫病原的发育过程生物学特点、致病机理、传播媒介(病原的中间宿主)种类、各病原在其流行区生态环境中存在、传播和流行的规律,及人和各动物宿主受感染的季节和地点。

在她的研究领域中,唐崇惕注重解决科学上未被了解的重要的规律性问题。她勇于攀登高峰,能深入实践基层,不懈追求科学创新,已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1978年至今,获国家科技奖14项,其中国家科学大会科学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棘球绦虫杰出生物学研究”奖1项(国际棘球肝包虫学协会授予)。与唐仲璋教授合著的《人畜线虫学》于1999年获教育部二等奖,《中国吸虫学》于2006年获华东区著作一等奖。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6年)、福建省五一奖章获得者(1987年)、福建省“三八”红旗手(198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1992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5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1年)、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012年)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唐崇惕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她常说,自己最喜欢人家对她的称呼是“唐老师”。她谆谆教诲学生要崇尚科学、热爱专业。1978年以来,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49人,博士研究生29人,博士后5人,进修生约15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本科专业人才,充实了我国寄生虫学领域的师资队伍。她所主持的教育部寄生动物研究室,已经成为全国寄生虫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研究机构。

在人才培养上,唐崇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她善于引导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唐崇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的成熟经验。她常说:“严师出高徒。”她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做不好必定要返工,甚至是延期毕业。在业务上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同时,她还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并经常告诫学生:绝不可以有“海盗”行为。她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在《寄语我的研究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我希望我的研究生能了解我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了解我国过去受到列强欺凌以及建国以后‘一穷二白’的情况,能够更加珍惜我们的今天。”她时常教导学生:你们的事业在祖国,只有祖国才是科学家的根基和归宿。让学生认准出国深造,是为了替国家增光的人生坐标。唐崇惕院士的人品、人格,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学生的关爱和严格要求,让学生们为之感动和钦佩。

唐崇惕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积极参政议政,1988-1991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第六界政协常委,1993-1996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