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跃进” 系列学术讲座管理办法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彩生命”——厦门大学细胞...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速递    科研进展    正文

林圣彩教授课题组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评论性文章
出处: 发布时间:2016-05-07 浏览次数:

​2016年3月8日,林圣彩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AMPK Promotes Autophagy by  Facilitating Mitochondrial Fission的评述性文章,对最近发现的AMPK在线粒体分裂(mitochondrial  fission)中的新功能做了介绍和评论。

自噬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基本的生命过程,而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则是自噬作用的一大重要类型。在缺乏能量的环境下,线粒体中活性氧(ROS)水平上升,导致其部分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这一结果严重影响了整个线粒体结构的完整和稳定,使之产能效率大大下降,细胞的生存受到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细胞通过一系列过程识别受损的这部分线粒体,通过线粒体分裂的方式,使这部分线粒体从完整的线粒体结构上分离出来,并通过线粒体自噬作用被降解,从而维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正常运作。然而,缺乏能量的环境下细胞引起线粒体分裂的机制尚不清楚。今年1月15日,来自Salk  Institute的Reuben J.  Shaw课题组发现,AMPK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缺乏能量的环境下细胞内的AMPK被激活,后者通过磷酸化下游蛋白MFF(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促进了多个和线粒体分裂相关的蛋白的进一步募集,从而引起线粒体分裂,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当期的Science杂志上。该研究首次将细胞内的能量感受器AMPK和线粒体分裂联系在一起,是自噬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也是AMPK功能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这一研究成果也受到了Cell  Metabolism杂志的关注,林圣彩教授作为AMPK领域的著名学者之一,受邀为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本文中林圣彩教授总结了AMPK在传统的自噬和线粒体自噬领域已有的发现,对该研究的重要性和对该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详细的论述,也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5041311630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