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跃进” 系列学术讲座管理办法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彩生命”——厦门大学细胞...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速递    科研进展    正文

王重刚教授课题组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发表环境污染诱发心肌肥大的研究性论文
出处: 发布时间:2016-02-17 浏览次数: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王重刚教授课题组关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诱发心肌肥大的研究性论文,“Phenanthrene exposure induces cardiac hypertrophy via reducing miR-133a expression by DNA methylation”。

心肌肥大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以及猝死,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污染是诱发心肌肥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作为多环芳烃典型代表的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日常生活中经饮食、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

该课题组发现,菲暴露能引起大鼠心脏显著增大,心体比显著上升,心肌细胞体积增加,心肌细胞间质中纤维含量上升。菲能导致H9C2细胞和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同时,菲暴露能导致H9C2细胞胞浆中钙离子浓度上升,蛋白合成水平上升,导致H9C2细胞和大鼠心脏内ANP、BNP以及c-Myc等心肌肥大分子指标显著上升。

该研究对菲诱导心肌肥大的机制进行了探索,发现菲抑制miR-133a的表达,促进cdc42和RhoA的表达,从而介导心肌肥大相关的形态学建成和基因表达模式改变。菲暴露可以提高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miR-133a上游启动子序列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1,DNMT3a和DNMT3b等与DNA甲基化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当DNMT受抑制时,细胞形态变化以及miR-133a、cdc42、RhoA等的表达水平变化得到一定的缓解。该研究为探讨人类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防治提供新思路,为多环芳烃污染的控制和毒性预防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论文的主要工作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博士生黄力行、2014级硕士生习志辉等共同承担,通讯作者为左正宏教授。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厦门大学“校长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0105